抑尘剂有哪些误区
点击次数:
更新时间:2022-04-19 08:57:04 【
关闭】
分 享:
泡沫抑尘剂利用泡沫的捕尘作用,使粉尘被泡沫吸收,达到控制粉尘的目的,从粉尘源头点减少粉尘的产生。工作时,泡沫喷射装置开启,切割头周围产生大量泡沫包裹住切割头,在切割煤岩的过程中,切割头与大量泡沫切割产生的粉尘充分接触,使大部分粉尘在随泡沫被切割头甩出并迅速沉降,从而达到良好的抑尘性能。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误区,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一下抑尘剂有哪些误区。
1.行业提倡高分子材料。其实几乎所有的抑尘产品都是高分子材料,也叫高分子。简单来说,分子结构比较大。所以高分子材料在抑尘剂行业并不罕见,只是选用的材料有差异,作用效果和作用时间不同。
2.稀释倍数。一般来说,稀释比例越大,效果越差,因为可以大比例稀释的,仍然可以保持效果。分子结构一般呈网状。网状分子结构的优点可以将更多的分子固定在内部,但相应的,它们比较脆,抗压碎性较差(如滚动、强风、暴雨、高温)。所以大稀释比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优势,所以现场测试很重要,需要了解清楚。
3.夸大产品效果。有的抑尘剂只是用低端粉状抑尘剂稀释,号称喷一次能喷三个月,但前提是不下雨。这个理论效果根本站不住脚。随着我国北方降水量的增加,降水频率也逐年增加。今天喷,明天下完雨,抑尘剂会被雨水冲走。不是没用吗?个人认为不能防水的抑尘剂效果只能定义为7-20天。如果需要长期抑尘,建议考虑防水的抑尘产品。
4.理论不等于建设。有些抑尘剂在为客户做实验时,通过降低稀释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,但告诉客户的是一套理论值,在现场条件下很难达到,导致要么达不到效果,要么实际成本远远高于理论值的具体施工效果。因此,在选择抑尘剂时,要弄清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单位喷洒量、单位喷洒面积和单位喷洒成本。